随着第135个国际劳动节的到来,为了更好地落实“三全育人”的理念并加深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解,后勤服务中心与校团委第四次携手,在4月24日至27日期间,共同举办“七秩传薪火 劳动筑匠心”劳动教育体验日活动。本次活动共吸引30多位学生报名,通过8个沉浸式体验岗位深入后勤一线,体验一把自己“当家过日子”的乐趣,给足劳动节“仪式感”。
岗位设置再升级,多元体验启新篇
与前几年相比,今年体验岗位进行了升级,新增桌面清理、收件核对分发和绿化养护三个特色岗位,构建起一条覆盖“食、住、行、学”各环节的全方位后勤体验岗位链。从热气腾腾的食堂后厨到整洁有序的教室走廊,从温馨的生活社区到绿意盎然的校园角落,学生体验官们穿梭于多个岗位之间,像拼图一样逐步揭开后勤工作的幕后面纱,解锁隐藏于校园运转背后的“独门技能”。

晨曦中的劳动课:细节里见真章
凌晨5点30分的校园还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,食材验收处的电子秤已经开始“忙碌”起来了。教育学院2023级学生缪雨汐同学作为食材验收岗体验者,手持检测表逐一核查验收早上刚送来的食材:“平时我们在外面看见的都是加工好的食物,这次活动让我们能有机会能够深入后厨,看见食材刚送来的样子。食材处理原来要这么多道工序,这下我们对食堂的食品安全更加放心了!”在食堂早餐档口,体验官们系着围裙快速传递餐盘,蒸汽氤氲中,一句以同学之名发出的“同学小心烫”的贴心提醒,让“烟火气”里的服务温度触手可及。

校园角落的守护者:平凡处见匠心
教学楼里,抹布与桌面的摩擦声奏响劳动乐章,体验官们用清洁剂去除顽固污渍,将桌椅摆成整齐的“五线谱”;绿化区中,园艺剪在枝头翻飞,碎叶落入垃圾袋的沙沙声与鸟鸣相映成趣;收发室里,“00后”们核对快递单号,在“人、件、号”的三重匹配中体会“毫厘不差”的责任;学生宿舍里,宿管部体验官们跟着宿管阿姨一起值班、打扫,守护着同学们的温馨小窝。


双向奔赴的成长:劳动中悟真情
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从后勤工作的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,深刻体会到了后勤工作的不易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今后会更加尊重后勤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做好垃圾分类、保持教室和宿舍整洁等。后勤员工们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,心里也倍感温暖,他们耐心地指导同学们工作,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趣事。
后勤服务中心始终贯彻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充分挖掘发挥“后勤处处皆育人”的优势,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。本学期开始,后勤服务中心联合教务处、团委共同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正式开课,课程围绕餐饮服务、宿舍管理、校园绿化等实践岗位展开,分批次覆盖24级全体学生共计1176人,系统构建“理论学习+岗位实训+成果反馈”的劳动教育体系。
此次“七秩薪火传 劳动筑匠心”劳动体验日活动的举办,是后勤中心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七十周年校庆之际,创新推出“校庆+”劳动教育实践矩阵的一次生动实践,通过多样化的校园劳动文化活动展现青春担当,厚植“校兴我荣”的归属感,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,又形成了“人人参与、共治共享”的校园治理新格局。